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顽贼 >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振驿路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振驿路(2/3)

、十一站地。

    内地驿站的距离位置,在设置上早有成规,这个要比刘承宗设立西康道、刘承祖北征天山时设立的天山道驿站科学得多。

    从西宁到康宁、从甘肃到天山,都是按军情传递的规矩,大概在百里一站。

    而内地的驿铺设置完善,传递军情用的是急递铺,驿站之间的距离,是以步骑行进速度设置的。

    以早上出发傍晚可以抵达的路途,来设置的驿站。

    因此兵粮以驿站划分路段,昼夜转运,十一站地意味着六日可至。

    兵贵神速,粮道也要快,越快,路耗越少,同时越快,口粮的保质期越长。

    但固原州的问题是,没人。

    与静宁州一样,刘承宗也没在固原州设立知州衙门,仅遣了个通判管理军民事,通判叫杨三元,是杨承祖的亲戚兄弟。

    固原历来就不是民州,当地驻军很多,百姓极少,甚至就连被打散的农民军都不愿意往那边跑,以至于杨三元报到帅府的丁口非常可怜。

    偌大一座固原州,民匠杂役,拢共九百多户,可怜巴巴的四千多口人。

    就这点人口,基本上没有能处理军粮的盈余人口。

    暂设军需局的事,我的想法是在固原、庆阳各设一个,兵粮军需的输送,最好多路齐进,更加保险,西安向平凉的水路能走通吗?

    听刘承宗问出这话,承运摇了摇头,道:泾河船运,时断时续,有五站可走水路,从西安到平凉,可以车船交替运送,路耗不大,但准备工作多,船只车辆骡马目前还未凑齐。

    预计十一站采买驴骡一千八百、双套车九百辆、车夫力工护卫七千,另需征大小民船四百三十条,除此之外……承运说着,对刘承宗问道:这条路以后还用吗?

    刘承宗皱皱眉头,问道:以后用不用,怎么说?

    如今后仍需要使用,我们可以多投入些银钱,将不易通航的河道开出来,那拨给河道衙门的花费就多了,预算第一批投入得四万五千两上下,若今后不用的话。

    说着,承运就笑了:军骡子多的是,车船也都能征调,拨个三万两就够用,诸驿也可将左近田地划给他们,各驿三五十顷地由着开垦,就差不多了,起运之后,每月最多可将四万八千石运至固原,不过征夫路耗另需七千余石。

    大概是每月四万石运抵。

    刘承宗听着也笑了起来:就是说这次准备仓促,多少要糊弄一些。

    这事还真没办法,凡事当然都想要尽善尽美。

    但更多时候,对缺少时间的元帅府而言,只能是一个权宜之策接着一个权宜之策。

    毕竟就算泾水河道大修,他们从开春开始修建水路,河段高低不平,各个航段的船只要新造、河道要修缮,今年战役也不可能用得上水路航运。

    四五万两的投入,只是第一批的预算,而这笔钱给参战军队一人发一两,甚至能让人以高昂的士气挨一天饿。

    这条河很关键,驿路在三万之外增算一万,大批军粮运送,骡子得倒死不少、车辆也得跑坏许多,要及时补充。

    除此之外,河道那边也先做五万两的预算,但别拨下去,让陈奇瑜先去考察泾河,不光要通航,还有沿途诸县的灌溉水力修缮,等他报上来预算再说。

    反正留着银子也没法下崽子,东路先这样糊弄着。

    提到糊弄这个词,刘承宗笑了一下,又对承运问道:那西路呢,又要如何凑合?

    哈哈,哥,西路就不用凑合了。

    这就说到承运比较骄傲的地方了,西宁是元帅军过去的大本营,河湟一线有运力较好的轨道,能快速将军火运送至兰州。

    兰州已经调了驮马驮骡一万一余,分配沿途十一站,另有三千驮骡、一千五百双套车备用,骡队每日可向固原输送九百至一千驮军需。

    承运解释道:如东路运粮足够军用,则西路主管运送军需,兰州前日传信,已备下各类军需四万余驮。

    其中盐一万驮、油五千驮、麦芽糖四千二百驮、肉干咸鱼六千七百驮、腌菜芝麻花生等五千驮、醋布一千二百驮、火药子药两千四百驮、箭簇箭杆甲片两千驮、火箭四千驮,另有毛毡弓弦等各类杂物万余驮。

    刘承宗缓缓颔首,还是大本营好用,没平凉、庆阳、西安这么麻烦。

    他问道:若需要那边提供粮草呢?

    兰州已备下原粮麦豆四十万石,随时加工、随时起运。

    承运补充道:另外,杨先生和兵衙的达来台吉还问,要不要将一批熟练炒面和制作挂面的工人编入军籍,送至固原建厂?

    送,能送多少送多少。

    刘承宗的东西两处粮道简单,但他很清楚这只是此次北征的第一道。

    一石原粮在兰州或西安,经过加工制成面粉,从一百五十斤变成百斤上下的成品粮,当作兵粮军需运到固原,还需第二次转运至前线,或就地加工再运到前线。

    加工的自然是元帅府成名伙食,紧急军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