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 612、护短老头!

612、护短老头!(1/2)

    入夜,寒冷的雪花在天空中洋洋洒洒的飘落。

    一名太监,此时正提着灯笼朝清宁宫走来。

    宫外的侍卫拦住了太监海寿的去路。

    “二爷让奴婢找大爷讨要点柴薪。”

    海寿简单说明了目的,便准备进清宁宫。

    侍卫拦住了海寿的去路,冷冷的道:“殿下还没回清宁宫,这位公公止步。”

    海寿笑着道:“天儿冷了,二爷那边才从濠州回来,咱们做奴婢的,可以不必取暖,可若冻坏了二殿下,也不是你们能承担的。”

    “劳烦诸位行个方便,让奴婢去领一些柴薪炭木回去便是。”

    几名太监依旧挡住海寿的去路,道:“等殿下回来,柴薪之事,自会央人送到你清承宫,此事我等记在心里了。”

    海寿点头,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很有礼貌的道:“那就有劳诸位了,奴婢告退。”

    海寿提着灯笼,迈着碎步回到清承宫。

    “奴婢参见殿下。”

    海寿找到朱允炆,朱允炆点点头,问道:“进去了?”

    海寿摇头道:“清宁宫那边守卫很是深严,大殿下还没有回来,侍卫们并没有让奴婢进去。”

    朱允炆微微蹙起眉宇:“奇怪,只是去库房领个柴薪罢了,寻常都很宽松,为何今日困难重重?”

    海寿也不无狐疑的道:“奴婢看清宁宫的守卫十分深严,好似故意捂着什么事,挡住奴婢的去路。”

    朱允炆端着茶水,看了一眼海寿,道:“你在大门外候着,一俟看到大哥,便快来知会我,我倒要看看,大哥是不是金屋藏着陈阿娇!”

    海寿忙是点头:“奴婢遵命!”

    ……

    朱怀在养心殿吃了晚饭,便开始将头颅埋在浩瀚的奏疏之中。

    不知批了多久,朱怀呷了口茶,又端着一壶清茶给身后胡床正在看书的朱元璋。

    “爷爷,身子好多了呀!”

    朱元璋笑着道:“是啊,好多了,已然没了什么大碍。”

    “批累了就歇一会儿,不要一直批,有没有什么大事?”

    朱怀摇头,无奈的苦笑道:“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元璋笑道:“国事大多时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会天天大事发生啊。”

    朱怀想了想,道:“其实大多时候,许多事都不需要皇爷爷您过目,与其这般累,为何不将奏疏放给大学士们?”

    “上次在应天街的小酒馆内,那名书生提的建议还算中肯,孙儿这些日子想想,其实也未必不可行。”

    朱元璋来了兴趣,看了一眼朱怀,道:“哦,你说说看。”

    “如果将批阅奏疏的权力放给了大学士,文官们水涨船高,如何制衡?”

    “长此下去,文官会高于武将,文强武弱的局面就会诞生。”

    朱怀思考片刻,道:“如果将兵事和国事分开呢?”

    朱元璋微笑道:“你的这种想法,和宋朝那群人的想法一样,赵宋官家就在用参知政事和枢密院分管天下事。经济、民生让参知政事去管,兵事让枢密院去管。”

    “如此一来,许多事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文相和武相就会相互推诿,相互争功,一旦文武不合,许多事就难以抉择,你怎么平衡?”

    朱怀有些哑然,这才想起来,宋朝的政治制度好像真是如此。

    难怪人们长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如果全部放权给大学士呢?”

    朱元璋再次笑道:“那你自己还有权力可言么?”

    朱怀摇头道:“他们只是给我审批,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我。”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笨瓷儿,那你这般如此,和你自己批有什么不同?”

    “咱当初罢黜殿阁学士,不就是如此么?”

    朱怀挠挠头,道:“如果在养一批识文断字的太监……额,孙儿知错。”

    见老爷子板着脸,朱怀就知道这事儿不能提了。

    朱元璋道:“别想歪门邪道,李唐王朝就是因为太监才亡国的。”

    朱怀不以为意,李唐王朝固然因为宦官权力太大,是因为宦官掌握了兵权。

    明朝的政治体制是不一样的,太监的权柄是皇权给予的,随时可能收回,而且司礼监顶天了也只能审核奏疏。

    他们想架空皇权,一辈子都不可能!

    为什么明朝发展都最后,就没有哪一个太监如唐朝那般?

    唐朝末期,李林甫能决定皇帝的任免,为啥呀?还不是因为李林甫这些大太监们掌握了兵权?

    再纵观明朝,即便出现了如八虎刘瑾,站皇帝魏忠贤这些权势滔天的太监,最后还是因为皇帝的一句话,说杀就杀了。

    为什么?

    因为明朝的太监和唐朝的太监有本质的区别!

    明朝的太监所有的权力都来自皇权。

    所以老爷子未免有些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