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 705、夏科科举!

705、夏科科举!(2/2)

了。”

    听着学子们三言两语的议论纷纷,有人忽然问黄淮道:“黄兄,你擅长分析朝廷大势,你掌掌眼,这次究竟会不会考?”

    黄淮沉默了一下,作为浙江永嘉人,黄淮这次会试考了甲榜第三,一甲进士,多少人流连忘返?

    但现实给了黄淮很沉重一击,乃至于这些日子他有些意志消沉。

    闻言,黄淮只是苦笑道:“考是一定要考的,我估计就会在这两日。”

    众人一喜。

    黄淮摇摇头,叹道:“但我却认为,按照当今皇帝的性子,很大概率不会再录取南人了。”

    学生们闻言皆都一愣。

    “为什么啊!”

    “凭什么呀!”

    “就是啊!为什么不录取南人?朝廷怕北人动荡,不怕我江南学生动荡吗?”

    黄淮看着这群义愤填膺的仕子,问道:“你们敢吗?怕死吗?”

    众人沉默。

    黄淮又道:“为什么要录取北人,我且问你们,北方作为抵御外族的第一道防线,这些年来,连年战乱,能专研学问的有几个?”

    “当初皇爷开国的时候,苏州府的人是不是在资助陈友谅?”

    “综合考虑下来,在下真不对这次科考抱太大希望。”

    他说的很隐晦,许多学生都想不明白。

    黄淮也不想解释,更不想对他们说,他们这些南方仕子已经成了政治牺牲品。

    黄淮看的很通透,因为看的通透,心里却愈加忧伤0

    犹记得和朱兄说过,今年必中进士。

    想不到命运竟和朱兄一样,如果赶巧了,指不定下次自己和朱兄还能一起参与会试科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

    外面逐渐开始嘈杂起来。

    “黄兄、张兄、孙兄!朝廷文书下来了,三日后重新开进士科。”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纷纷一愣,目光有些不可思议的盯着黄淮,道:“黄兄厉害啊!”

    “这都算出来了?”

    黄淮苦笑,更深入的话题自不会和他们说下去,只能闷闷不乐的喝口酒,便回房睡了。

    ……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朝廷相对稳定,未有大事发生。

    会试也在这一个星期内结束,考卷的结果也很快被批阅出来,只是录取不录取,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礼部尚书李原抱着拟录取的试卷快速入宫。

    朱元璋和朱怀此时正在谨身殿喝茶。

    “皇爷,李尚书来了。”郑和小心翼翼的对朱元璋和朱怀说道。

    “哦,宣吧。”

    未几。

    李原抱着试卷急促走到谨身殿,道:“微臣参见皇上,参见殿下。”

    朱元璋摆手:“不要多礼了,试卷批出来了?”

    李原点头。

    朱怀侧目看了一眼郑和,郑和便恭敬的走下去,将试卷抱着呈现给朱元璋御览。

    实际这些试卷依旧是糊名的,就连朱元璋都不知道哪个是南人哪个是北人。

    “大孙,你先将籍贯给撕开。”

    试卷上会糊着籍贯、姓名、举保官等信息。

    朱怀知道,老爷子现在还是尽可能的保持科考的公平。

    先看籍贯,也不过提前将南人和北人试卷分开。

    然后在从南人和北人试卷中择优选取。

    朱元璋认真的盯着试卷,老爷子和朱怀一样,看的也不是八股,而是第三场的策论。

    很快,朱元璋便从北人试卷挑选出六十六名点为进士,再从厚厚一沓南人试卷中跳出相对2.8优秀的十五名录取。

    这一场进士科,拢共录取不过八十一人,乃历年最低。

    至始至终,朱元璋都不知道考生的姓名。

    当然,朱怀也不清楚。

    “李大人。”

    朱怀开口道:“录取的卷子都选出来了,你将试卷籍贯糊上,不可让任何人看到蛛丝马迹。”

    李原点点头:“臣遵旨!”

    这是一场并不公平的科考,自然不能让文学馆和史馆的人抓到丝毫把柄。

    朱元璋挥手道:“成了,你礼部尽快去张贴皇榜吧。”

    李原抱着试卷拱手告辞,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要做,自不会在这里滞留太久。

    “大孙,司礼监的人咋样了?”

    朱怀闻言,抬头看着郑和,郑和小心翼翼道:“回皇爷,三十余名内宦,已经懂得识文断字,夫子们教导的用心,想来再过几个月,就能将一些史书史料读完了。”

    朱元璋哦了一声,侧目看着郑和:“你呢?”

    郑和笑道:“多谢皇爷关心,奴婢也学了不少。”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