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隆万盛世 > 1048治黄需要全盘计划

1048治黄需要全盘计划(2/3)

造林,减少水土流失,还黄河海晏河清,不过是所谓专家的臆想。

    黄河携带巨大的泥沙与其说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在魏广德看来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西北的沙漠和戈壁,每年西北随风而来的泥沙堆积在那里,有一部分被水流带走。和水土流失关系有但不大。

    能治理沙漠和戈壁吗?

    后世都办不到,更别说现在大明朝了。

    古人用分流的办法,其实也不失为减少河道泥沙的一个妙招,只不过泥沙始终在那里。

    万恭提出的束水攻沙法,貌似适合在下游使用,可黄河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中游河段,难道也搞蓄洪区?

    搞出蓄洪区也不是不行,只怕用几年就得换地方,还是得不停的换。

    因为每次蓄洪带来的泥沙会垫高那里的位置,最后无法蓄水。

    魏广德拍拍额头,黄河虽然孕育了中华文明,可也给中华文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夏商周时期,面对水患就是不断的迁徙,商朝貌似就几易都城,应该就是躲避水患的影响。

    河,黄河

    秦汉以前,其实那时候人们称呼黄河一般都是“河”,若是前面加上什么河,那往往就不是指黄河,而是其他河道。

    也就是在秦汉时期出现黄河的称谓,之后就一直流传下来。

    但是,这并不是说秦朝以前黄河就不“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其实就已经浑浊,已经是条“黄河”,只不过古人当时并没有加上颜色。

    所以,什么毁林开荒导致黄河水变黄,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想了很多,魏广德干脆又拿纸专门写了一份文书,并不是票拟,而是打算发给万恭看的,毕竟他是河道总理,首要任务就是治黄。

    把自己的想法写给万恭,让他自己斟酌着行事。

    至于他那份奏疏,魏广德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票拟。

    犹豫间,魏广德干脆就把奏疏放到一边,暂时不做票拟,准备晚些时候在和张居正、吕调阳商议下,看是否让万恭试行一下,看看效果再说。

    时间一晃就到了下午,张居正派人来请魏广德过去。

    魏广德拿起那份万恭的奏疏,迈步走出值房,只是在门口吩咐芦布收拾下值房,已经批示过的奏疏送到中书那边登记,一并送入宫中。

    进入首辅值房后,吕调阳先一步过来。

    显然,今天他手里没多少奏疏,或者都是比较简单的奏疏,容易批示。

    和两人行礼后,魏广德坐在张居正下手左侧,和右侧的吕调阳相向而坐。

    寒暄两句后,魏广德就把万恭的奏疏递了上来,说道:“此是河道总理万恭所上奏疏,涉及治黄之事,诸公看看再说吧。”

    魏广德不好细说,所以直接把奏疏交给张居正。

    张居正翻看一番后,看到并没有魏广德的票拟,还不解的看了他一眼。

    一般来说,就算拿不定主意,阁臣也会写一份票拟,表达自己的态度,可是这份奏疏魏广德并没有表达,似乎说明他对万恭这份奏疏有些不满。

    但是也不对,万恭这个河道总理可是魏广德的老乡,没听说他和万恭有矛盾。

    张居正放下心思,仔细看完万恭的奏疏,并没有递给吕调阳,而是低头思索起来。

    好一会儿,才察觉貌似自己失态了,是赶紧把奏疏递给吕调阳,让他也看看。

    “善贷,你怎么看?”

    张居正交出奏疏后,就看向魏广德问道。

    “想法很有新意,不过总感觉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魏广德直言道,“他想束水方式冲刷河道中淤积的泥沙,只能说可以冲走一部分,依旧会留下一些,常年累月下来,河道早晚还是会淤堵。

    这样的办法,我觉得对于治理黄河,怕是效果不会很大。

    束水攻沙还有特别坏的一点,那就是要缩窄水道,若是暴雨之下水量猛增,很容易导致黄河决口,进而一发不可收拾。

    实际上,现在治理黄河,根本还是在于保黄还是保运,就朝廷来看,自然是希望保住运河畅通,不受黄河侵扰,但实际上却是很难的。”

    说道这里,魏广德从袖中抽出自己草拟的公文,递给了张居正,说道:“这是我看了这份奏疏后想到的黄河治理办法,只是一些想法,打算让万恭看看,也不知道是否对治理黄河有用。

    毕竟,我没有治过水,对其中利弊不甚明了。

    治水的行家,还是只有在工部里找,到时候让他们这些行家看看,或许会对他们有所启发也说不定。”

    “哦,我看看。”

    张居正其实也不懂治水,他并没有接过这方面的差事儿,都是交给工部处理。

    但是听到魏广德对治黄有些想法,所以他直接拿过魏广德递来的信纸,低头仔细看起来。

    两人的对话,一边的吕调阳自然听在耳中。

    万恭的奏疏他已经看完了,和魏广德类似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