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隆万盛世 > 1050消息泄露

1050消息泄露(2/3)

给户部下条子还是”

    张居正说道。

    魏广德知道肉戏来了,张居正是想让他或者吕调阳来出头,不过吕调阳不想牵扯进去,他也不想。

    略做思考就说道:“下条子让户部自查这些年拖延的文书,由户部自己行文上报吧。”

    既然南京报过,户部就有留档,下文追问都没有结果报上来,按照考成法自然是要尽快了结的。

    让他们自查,不失为重新翻起此事的妙棋。

    上报,自然是用奏疏送进宫里,到时候御笔朱批,就更有约束力了,徽州府也没有办法继续拖延不办。

    听到魏广德给出这么个主意,张居正只思考片刻就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事儿。

    至于下条子还是找人带话,魏广德就不管了,张居正有的是办法把消息传到王国光耳朵里。

    随后几日,户部和工部都在紧锣密鼓筹备新钱法的政策条目,而魏广德起草《革新钱法》奏疏也已经送到两宫太后和小皇帝朱翊钧手中。

    慈庆宫里,李太后看完奏疏就对送过来的冯保问道:“民间用银称重,其实也很方便,为何内阁还要想铸造银钱?”

    铸币是为了赚钱,这个当然是不能公开说出来的,只能是大家私下里意会。

    不过这对于没有多少政治头脑的陈太后和李太后来说,自然就有些晦涩难懂。

    冯保看了眼上面的两宫太后,这才小声说道:“听说是魏广德得到了来自月港夷人使用的银币,一个银币大约一两重,又说西洋还有更小的银币,使用非常方便。

    魏阁老觉得我大明现在流通的银锭,成色不一,颜色各异,特别是流通最多的碎银,为了鉴定真假,商家还要用牙咬,实在有辱斯文。

    既然夷人都能想到铸币,我大明也可以铸造比夷人银币更加精美之物。

    所以魏阁老就和张首辅他们商议,又找了户部、工部和兵部尚书研究此事。

    最后确定铸造一两的银币,还有一钱、五钱两种小银币,一面刻万历通宝字样,另一面则是银币重量。

    同时因为民间私钱泛滥,特别是自嘉靖三十四年后,民间已经是公然私铸铜钱,导致钱法崩坏。

    此次内阁打算以此契机,收回民间铸造私钱之权,以后大明流通钱币只能是工部宝源局统一铸造,禁止私铸金银铜钱。

    以后民间全部使用官钱流通,一钱银币兑七十文铜钱,缴纳赋役银、铜钱皆收。

    好像因为此事,前几日内阁里还争议不断。”

    “这样也很好啊,他们还争议什么?”

    不同于李太后的出身,陈氏出身书香门第,所以自小也见过民间碎银,知道那东西很难看。

    手里把玩着工部手工制作的银钱,觉得此物倒是很方便。

    七十文钱以上,可以用银钱交易,七十文钱以下,还有平钱及当五钱和当十钱两种大钱可用,也不会动不动就是大把铜钱。

    不过她还是有些好奇,内阁这样定下来的规矩好像不错,还有什么好争议的。

    “听说是因为民间私钱的缘故,按制一文官钱折私钱六十文,小民已经习惯平钱之下还有私钱,一些小买卖,使用平钱都不用,所以他们在考虑是否在小平钱之下还要铸造新的铜钱。

    不过工部似乎觉得此举多余,毕竟铸币成本不低,铸造小平钱朝廷本就亏本,之所以嘉靖爷运行民间私铸铜钱,也是因为工部不愿多铸的缘故。”

    冯保答道。

    “那内阁可有结果?”

    这次魏广德的奏疏,并未涉及到小平钱以下是否还要铸造钱币,所以陈太后才问出口。

    “曾有人建议仿宋朝铸造铁钱,不过铁钱易锈,所以并不合适,后来魏广德说按照民间旧例,以宝钞十贯折一文钱,不过户部王尚书不同意,现在好像还没有得出结果。”

    冯保把他听到的消息在慈庆宫里告诉两宫太后,而内阁里再次召集了户部、工部和兵部尚书,甚至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商议接下来推动新钱法的步骤。

    一开始,此事还算保密,开始随着户部、工部参与官员人数的增加,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泄露了出去,让魏广德不得不加快推动的步伐。

    此法对民间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禁止私钱。

    而朝廷从上到下,没有染指过此事的家族怕是不多,为此朝野议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此事若不能尽快落实下去,等时间长了,怕不是地方上也会反应过来,统一钱法后地方官员的荷包怕是要受影响。

    毕竟民间征税是铜钱为主,而解缴京城户部又是白银,其中汇兑损耗以后可就没有了,以前以此加征的杂税就失去了依据,只能取消。

    京官中可不乏主政地方的官员,比如六部主事,许多都是从各县中挑选的有才干的县令充任,对下面捞钱那一套自然非常熟悉。

    虽说开始两天没有想到,可是随着细节的曝光,特别是魏广德要工部铸造银币,确定一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