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总宪 > 第122章 同去!除贼!

第122章 同去!除贼!(2/3)

接过张居正递上来的传单,表情却是不由得一沉。

    这些传单显然已经不是陶家在后面推动了。

    更多的则是详细拆解新法、旧法的异同,京师各唱报馆的唱报先生们,也直接兼任起了朝政解读的职能。

    只不过这个解读,显然跟张居正起初预想的情况不一样。

    “新法若行,则天下家家缸中有米,餐餐有肉只在旬月之间。”

    “……”

    “旧法若废,则国将不国,朝无忠臣,家无孝子,牝鸡司晨,天下大乱未远矣。”

    “……”

    仅仅看了两版,朱载壡便愣住了。

    别说是百姓了。

    哪怕朱载壡知道事情原委,都被这传单上的内容说动了,甚至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

    可惜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那就是这些分析已经跟大明的这场变法没什么关系了。

    显然印这些传单的人,关心的压根就不是何为旧法、何为新法。

    他们只是在编故事,让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想听的故事而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后将钱花在他们店里。

    “张先生,这势头怕是有些不对,这些唱报馆是不是该管管了。”

    张居正又将一摞科道言官弹劾唱报馆的奏本端了上来。

    “殿下,这些都是弹劾唱报馆的奏本。”

    “张先生的意思是,先抄封一些?”朱载壡的眉头一挑,不料高拱却先站了出来。

    “启奏殿下,臣不敢苟同。”说罢,高拱便指着张居正手中的奏本说道:“叔大,士人不会需要旁人唱报的,能去听唱报的均是小民百姓,贸然抄之,旧党之势必大,咱们怕是要白折腾了。”

    “依臣所见,听其自流,朝廷只需要做好朝廷的事便是了。”

    张居正欲言又止,因为张居正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来,只得附议。

    一块玉佩确实比一块红布值钱的多。

    但士人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在京师的士人,只占京师人口的一小部分。

    玉佩才赚几个钱啊!

    当看到王少甫囤积红布赚的盆满钵满之后,城中的声音便又是一夜变天,几乎所有的传单都站到了新党这边。

    以至于白天便有孩童当街散发,不到三日时间,几乎全城的百姓全都裹上了红巾。

    隐匿于人间的那头幼兽终于察觉到只由依靠平民自己才能汲取到足够多的养分,而大明那积攒了百年的矛盾,在这头幼兽的背后狠狠的推了一把。

    这块小小的红巾,也因此成为了大明第一件三日总销量破百万的商品。

    “街坊们!那帮狗官想要咱们世世代代给他们为奴为婢啊!”

    一个唱报先生赤膊上阵,站在茶棚之中哭嚎的声泪俱下。

    “今日之新法,不为你我之身家,咱们只为了给咱们的子孙后代拼一个出路!”

    “怎奈何朝中奸臣作祟,太子爷啊!您到底还在不在宫中啊!您还是不是我大明的储君啊!”

    显然,新党之中已然不局限于普通平民了。

    朝中一些新科进士也加入了进来,因为他们知晓。

    百姓确实太苦了。

    愈发频繁的传单,已然引起了他们心中的共鸣,他们认为,新法便是他们为万世开太平的途径。

    “街坊们!听我说!听我说!”一个身着儒冠的书生径自跳上了桌子,朗声疾呼道:“我也是浙人!我知晓那陶家在浙江做了什么!他陶氏父子,就是大伪似忠!我浙人恨不得食肉寝皮!”

    “我知道那伪孝子陶大临家在何处!我不怕死,愿为朝廷除此大害!可还有人不怕死与我同去?!”

    唱报馆中的众人群起附和。

    “同去!除贼!”

    原本的山呼声逐渐汇聚成了一个字。

    杀!

    半个时辰之后,在几个书生的带领下。

    不知多少头裹红巾的百姓出现在了陶家门外,甚至陶家的门房在看到了外面裹着红巾的百姓后,也径自戴上了红巾,混迹在了人群之中。

    “陶老贼灵柩在此!”

    此话一出,原本冲进陶家有些无措的百姓就好似是找到了方向一般。

    直接蜂拥而去,将陶师贤的棺椁拆的连根木屑都未剩下半根。

    “陶大临在何处?!陶大临在何处?!”

    愤怒的书生一把揪住了陶家的一个下人。

    这一次,连陶家的下人也都有些经验了,几乎没有任何遮掩。

    “我家大少爷去同窗家会客去了,还未回家。”

    “哪个同窗?!”

    那书生已然红了眼,厉声咆哮着。

    “诸……诸大绶。”

    “谁知道诸氏京邸何在?!”

    “我认路!”

    一群人就这么高呼着“除贼”直奔诸家而去。

    只不过就在这群人走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