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中医:坐诊校医,患者都是大明星 > 第192章 天回医简

第192章 天回医简(1/2)

    第二天。

    周末!

    外面的天气风和日丽,是个出游的好天气。

    苏正南一大早晨练过后,吃过早餐便决定出去逛逛,说起来他在京城这么久还没有去过那些旅游景点呢!

    正好今天也没什么事,所以他准备好好玩一天。

    上午,九点半左右。

    苏正南坐车先是去了故宫,参观了一下太和殿、乾清宫、钟鼓楼、符望阁等景点,然后又去了故宫博物院参观。

    这里的文物有多少就不必多说了。

    苏正南对于老祖宗们留下的这些文物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无论是字画也好,瓷器也罢,又或者是其它文物,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一走进故宫博物院,苏正南便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每走到一件文物面前他都会停下脚步去看它们的介绍,去欣赏文物本身之外所带的价值。

    虽然苏正南不懂古玩,但是他清楚的知道这些文物附带的文化价值,那绝对是这世上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走着走着,突然苏正南看着眼前玻璃柜中摆放着的一套竹简停下了脚步,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诧异之色。

    “这是.....天回医简?”

    苏正南愣在原地盯着眼前的竹简看了好半天,脸上那不敢置信的神色是越来越浓了。

    作为一名地道的中医大夫,哪怕竹简旁边没有简体字介绍,他也可以看懂竹简上所写的字体。

    因为对于一名纯粹的中医大夫来说,日常也是需要研读很多古籍医书的。

    医道不分家也是其中一点。

    而研读古籍医书则是为了学习和验证中医那些老祖宗的辩证思想。

    事实上中医除了那些大家所知道的辩证方法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辩证方式,只不过现在极少有人会了而已。

    不仅是因为古籍医书学起来很困难,主要还是会的人也少了!

    看着眼前的竹简,上面书写着的‘天回医简"四个汉书小篆依稀可以看得出来,苏正南站在原地逐字逐句的往下看。

    眼前的《天回医简》只有一百支竹简,是从另外一家博物馆借调过来展览的。

    事实上整部《天回医简》共有930支竹简,共刻录两万余字。

    说《天回医简》可能很多人都对它没什么概念。

    但要是说到《扁鹊医书》,估计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觉得很牛逼了。

    是的,没错!

    其实《天回医简》就是《扁鹊医书》,竹简中出现的“敝昔”二字就是扁鹊。

    (现实中《天回医简》出土于12年天回镇老官山三号汉墓,这里为了故事发展提前了十年,可以忽略这个出土时间线。)

    不过眼前的竹简只有一百支,根本看不出什么太多的东西。

    但是根据旁边的简体字文物介绍可知,出土的《天回医简》经过整理共分为:

    《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b)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以及《疗马书》共八个部分。里面所涉及到的知识不仅包含了经络、脏腑、针灸、汤药等医学知识领域,更是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医脉诊原理,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之先河。

    这还是苏正南第一次见到《扁鹊医书》的实体版本。

    尽管眼前只是一堆竹简而已。

    但对他的冲击力却不比任何一件国宝级文物所带来的冲击要小。

    “天回医简啊!”

    “不知道老师手上有没有整理出来的简体版本?”

    苏正南轻叹了口气想了想,他突然有点想看看这部《天回医简》了。

    别人手中或许没有《天回医简》的简体版本。

    但他老师的手中肯定有整理出来的简体版本。

    毕竟以顾老的身份而言,国内只要是出土了跟中医有关的古文物,应该是绕不过他的。

    想了想,苏正南便决定打电话问问看老师那边有没有。

    在故宫博物院参观了三个多小时后。

    苏正南走出故宫博物院的大门,然后一边找了家餐馆准备吃晚饭,一边掏出手机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叮铃铃!!

    苏正南的电话刚打过去,电话立马便接通了。

    紧接着,顾老的声音便在手机中响了起来。

    “臭小子,你还知道给我打电话啊?我还以为你早把我这个糟老头子给忘了呢!”

    顾方州接起手中的电话,故作不悦道:“昨天你五师兄还打电话跟我说了你的事呢,结果你小子倒好,愣是一个电话都没打过来。”

    “怎么?难道连你老师我也要瞒着吗?”

    “呃.....”

    苏正南不禁微微一怔,随后才反应过来老师为什么会生气了。

    应该是因为自己昨天手术的事情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