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李林甫死,宿命

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李林甫死,宿命(1/6)

    天宝九载,冬,十二月六日,兴庆殿。

    时隔十日,李隆基再次坐在大殿深处。

    这段时间,他心力憔悴。天下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全都是呈给李隆基!

    除了一小部分力挺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外,大部分都是弹劾李瑄。

    或乱政,或奸佞……

    虽然李隆基觉得李瑄最近做事不顺他心,让他劳累。但言李瑄奸佞却算是欲加之罪。

    张九龄当宰相时,一直和李隆基对着干,一点不得体,哪怕私事,也会劝谏。

    当时李隆基恨张九龄恨得牙痒痒,但张九龄被贬后,每当李林甫夸赞一个大臣,李隆基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个官吏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

    李隆基也知晓良药口苦,但他想颐养天年,想在华清宫当神仙。

    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为什么还有这种琐事去烦他呢?

    为国家操劳大半辈子,他受够了。

    文武百官也意识到此次朝会意义重大,哪怕是李瑄的亲信,也没想到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反弹会这么严重。

    更没想到最终会粮价上涨,危害到百姓!

    朝廷多次令地方官吏,有所作为,惩治豪强与商人,但除了原本李瑄任命的,亲近李瑄的官吏外,其他对李瑄的命令置若罔闻。

    他们与地方大族和豪强暗中达成协议,在天下间实施“绵水模式”。

    天下的朝廷命官太多了,联名弹劾李瑄的就有数千个。

    反抗李瑄的大族和豪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料定李瑄不敢把他们全问罪,圣人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处理这种事情,需要果断。

    圣人现在恰恰不具备这种果断。

    “陛下至!”

    “拜见陛下……”

    李隆基入大殿后,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说道。

    “启奏陛下,中书门下堂……”

    李瑄依旧带头,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汇报政事堂事务,并主持此次朝会!

    他没有被困窘影响,泰山压顶,波澜不惊,举重若轻。

    他的声音响彻兴庆殿的每一个角落,慷锵有力。

    天下间在反对新法,而他却胸有成竹。

    人们赞叹李瑄的魅力,即便是张九龄,也没有李瑄的风度。

    日常事务汇报完毕后,李隆基点头,表示知晓。

    “李相,常平新法是否已经算是失败?”

    李隆基开始入正题,质问李瑄这个问题。

    殿中的文武大臣心中一凛然。

    果然还是开始了。

    “臣并不觉得常平新法失败!”

    李瑄昂着头说道。

    “本来大唐诸地,粮价稳定。现从河北到岭南,粮价飙涨十倍,百姓苦不堪言。这还不是失败吗?”

    李隆基向李瑄质问道。

    “粮食涨价,是因为地方官吏与地方大族勾结,借空常平粮仓,以至于不法商人趁虚而入。圣人如果下令调遣兵马入中原、江南,处死那些官吏,必然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这是李瑄第三次求情李隆基调兵至中原、江南。

    天下边军五十多万,除了东北和西域外,基本皆无战事。

    而且吐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调遣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入中原,不会对朝廷产生影响。

    再配合常平新军,绝对可以让这些地方官吏不敢像现在这么上蹿下跳。

    在李瑄的筹备中,变法成功,这是唯一的道路。

    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太深,郡望、乡绅能主导郡县许多事情。

    不给他们放点血,他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荒唐,粮食被借空,即便有大族插手,也是合法手段,你想把天下官吏杀完吗?”

    李隆基驳斥李瑄。

    “臣并不认为地方官吏所作所为合法。他们明知常平粮仓的重要性,还与大族勾结,而常平粮仓空,粮价上涨是必然的事情。”

    “《唐律疏议》规定: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祸乱而规自入者,杖责八十。”

    “地方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当重罚重惩!”李瑄如是说道。

    这时代,没有钻法律空子的事情。在李瑄看来,哄抬物价皆是因为地方官吏所引起。

    他恨自己没有兵权,不然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把他们全宰了。

    一场变革,想不流血就完成,是不可能的。

    “律法的颁布,要考虑人心,这也是重要的一环。李相没考虑到人心,这也是你的失误。”

    李隆基可不管那么多,他只看到常平新法出现弊端,让他焦头烂额,他想好好休息一番。

    正如杨国忠所说,只有李瑄退出相位,才能平息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的怒火。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