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 > 第四十章 九序心法,逆生虚空!

第四十章 九序心法,逆生虚空!(3/4)

一阳元气,午时则阳极阴生,天地一阴初生,在人体指心中真阴,午时修炼采一缕清阴。

    向前观之,第四序功夫安土敦仁,以结阴丹,是修炼内在的功夫,凝聚人体内在的精华元气结成内丹……

    而第五序功夫采取天地,以取药物,则是由内而外,由人体内部扩展到人体外部扩展到天地之间,结合时辰、结合天地间阴阳气机的升降来采取药物,而其所采药物,既有内在的真阳真阴,更有外在的天地阴阳二气。

    药物之生,恍若飘渺,难以捉摸,因而修炼之时必须致虚守静,只有在虚静的境界中才能捕捉到一点灵光。

    而与此同时,“采药”也是为了下一步“媾阳丹”作准备,正所谓——无药则不足以成丹。

    ……

    九序之六,曰:凝神气穴,以媾阳丹。

    第五序功夫采药,采得药物,放于炉鼎,接下来的功夫便是烹炼了。

    按此序中的气穴分属,可分内外两窍,窍中还有一窍,外窍处两肾之间,也就是通常所讲之“命门”,又即下丹田精气出入之所。

    命门为水火之宅,命门之火乃肾中元阳,命门之水乃肾中真阴,真阴真阳是得之于父精母血的元气,是生命的元始之气,受之于父母而藏之于两肾,通窍于命门。

    元气乃先天之炁,与生俱来,其盛衰便决定了一个人身体的强弱,其存亡便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存亡。

    而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元气是渐长渐消,处在一个不断消亡的过程中,元气一失,则生命随之消亡。

    因此,命门上所言之采药功夫,既是采取肾间动气、也是采取天地之间阴阳二气,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命门也称本根或天地根,而在老子道家,此称为“玄牝之门”,为阴阳相合之处。

    在人体内部,玄指父精,牝指母血,父精母血媾合而成一点先天元气,藏之于两肾。

    在人体外部,玄指天,牝指地,玄牝之门是天地阴阳之气出入之门,天地阴阳之气于此媾合,也藏之于命门。

    《老子河上公章句》曰:不死之道,在于玄牝。

    保住先天元气,并温养之,使之不失,使之巩固,这就是“不死之道”!

    后说内窍……

    内窍在气穴之内,这就是窍中之窍,其名“土釜”,喩烹药、结丹的器皿。

    既然以“土”来命名,那么必然与“土”有关,古代丹经上的“土釜”通常指称“黄庭”,位于腹部,在八卦中属“坤卦”,其土性温厚,能温养药物、结出丹芽。

    然而,《九序心法》中的“土釜”却是“气穴”之中的“窍中之窍”,并非是“中宫黄庭”,而是位于“坎位”的“气穴”。

    这其中的“土釜”为无形无象之“真土”,正如紫阳真人《悟真篇》中所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五行无土不生成,水火无土不交合,此为“坎离纳甲之戊巳之土”。

    而“土釜”过后,便是最为关键的“媾丹”,而此序中的媾阳丹之法便是让坎离交会、神气交合、从而阴阳交媾。

    凝聚者,不仅是要神炁聚合为一处,还需收视敛听,息心澄虑,不动不泄,则身心合一,神气混融,自然丹成!

    ……

    九序之七,曰:脱离生死,以身天地!

    综合而言,前六序功夫只能算是完整的“入门功夫”,属于“有为之法”,以意守窍,以意引气,采药结丹,这些行功步骤全凭心意下功夫。

    尽管行功过程中用意不可太勤、太猛,也不可太着意、太着相,只能若有若无、杳杳渺渺,只能“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但实质上,用意无论强弱,毕竟都是在用意。

    从修“性”的角度说,完成了前六序功夫,其业便已做到了“了我心”,此时心神寂然不动、湛然常静、心不为物役,不会被身外之物牵着鼻子走,不会受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的诱惑,摆脱了七情六欲的束缚,做到了超脱于常人的“自在之境”。

    从修“命”的角度说,完成前六序功夫,就可以做到神闲气清、身体康泰、气脉通畅、无病无灾,但是尚不能做到“了生死”……

    虽然此时阳丹已结,但是仍然需要存贮于土釜之中不断温养,失去土釜这个盛阳丹的器皿,阳丹也就无所依托,则药消而丹灭。

    换句话说,一旦失去了人的肉体形骸,那么阳丹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此,到了这第七序功夫,也便是“无为之法”的开始,此时阳丹已经结成,并且放置于土釜之内不断温养,温养既久,就可以达到身同天地的境界。

    天地,以及天地之间的人与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凝聚而成的有形质的实体,虽然形质有大小强弱之别,寿命有修短寿夭之分,但是本质上都是阴阳二气。

    只要做到人身的阴阳二气与天地阴阳二气混融为一,人体的气机与天地同步,心同天地之心,气同天地之气,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也就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只是,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